大賽背景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、碳中和,深入推進能源革命,并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我國能源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轉變和發展機遇。在新時代,構建更加多元、綠色、可持續的新型能源體系成為我國能源產業實現戰略性、整體性轉型的當務之急。
當前,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,前瞻性、顛覆性的能源技術不斷涌現,新業態、新模式持續創新,成為全球能源轉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。在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們亟需加快推動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,進一步激發能源創新發展的新動能。
為響應新時代能源發展的挑戰和機遇,在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同期9月11日-12日舉辦未來能源科創大賽。本屆大賽通過凝聚各方共識、推動各要素優化組合、努力搶占能源科技制高點,搭建能源產業“未來場景”之項目孵化、產融對接及協同創新平臺,發掘和培育一批優質項目和優秀團隊,以賽促產,整合產業鏈、完善供應鏈、搭建循環鏈、融合創新鏈。
同時,本屆大賽將緊密圍繞常州市新能源領域發展目標,“發儲送用”等重要角度,鼓勵參賽選手集中優勢資源,開展創新性、前瞻性的科技研究和實踐,推動新能源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。未來能源科創大賽還將促進新能源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交流,為推動可持續能源未來做出重要貢獻。
通過本屆未來能源科創大賽,將為新能源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,加速推進能源產業的綠色升級和轉型,推動建立智能、開放和共享的現代能源生態體系,共同構建更美好、更可持續的未來能源世界。
組織機構
主辦單位
聯合主辦
承辦單位
支持單位
常州市企業信息化協會
東南大學南京校友會
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
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創聯合體
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
賽事體系設置
賽制設計
采取初賽、復賽、決賽三級賽制。
初賽:采用線上審核報名材料的方式,不少于100個項目入圍初賽,由評委對項目基礎參賽條件、專業方向符合性及成長潛力等方面進行評審, 擇優不少于50家企業或團體晉級復賽。
復賽:采取現場項目路演的方式進行。對初賽晉級的不少于50家企業以及項目,分三組開展項目路演、現場打分,初創組、成長組、領航組分別擇優6個、12個、6個項目晉級決賽。
決賽:采取現場項目路演的方式進行。對24個預獲獎項目,通過同臺路演、現場打分排名的方式,確定本屆未來能源科創大賽最終排名,并產生一、二、三等獎及優秀獎。
賽程時間安排
工商注冊日期在2022年1月1日(含)之后的企業及團隊可參加初創組比賽,其他企業根據規模參加成長組(中小企業)、領航組(大型企業及機構)比賽。
(1)應從事具有創新性和高成長潛力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、制造和服務;
(2)參賽項目已進入市場,具有良好發展潛力;
(3)參賽項目符合本場賽事的專業方向,相關產品、技術及專利與其他單位或個人無產權糾紛;
(4)企業經營規范、社會信譽良好、無不良記錄。
專業方向
1. 新能源技術創新、新能源汽車與智能交通、儲能技術與智能電網技術、氫能技術與應用相關領域。
2. 清潔能源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,新能源技術,清潔能源零部件及高端裝備制造,清潔能源生產,清潔能源存儲、運輸和高效系統化應用技術等方面。
評審機制
為確保“能源科創大賽”賽事項目評審管理工作公平性、公正性、公開性、透明性,本屆大賽根據賽事組織單位擬定的評審方向和要素,評審團由能源行業專家、金融投資機構專家、創業服務專家以及能源領域學術專家等共同組成。評審過程嚴格實行規范化和制度化,對參賽項目/技術基本情況、市場前景、商業模式、管理團隊及路演表現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。
獎項設置
大賽組委會擬對初創組及成長組(中小企業)獲獎項目設置一等獎、二等獎、三等獎及優秀獎,頒發獲獎證書和獎杯并給與獎金獎勵;擬對領航組(大型企業及機構)獲獎項目設置一等獎、二等獎、三等獎,并頒發獲獎證書和獎杯。
1. 初創組:一等獎1名、二等獎1名、三等獎1名、優秀獎3名。(6家企業或者團體)
2. 成長組(中小企業):一等獎1名、二等獎2名、三等獎3名、優秀獎6名。(12家企業)
3. 領航組(大型企業及機構):一等獎1名、二等獎2名、三等獎3名。(6家企業)
同時獲獎項目還將獲得人才引進、融資對接、市場對接、創新服務和專業化公共服務等支持。
宣傳方案
本屆大賽依托中國能源網-企業視窗、賽事公眾號、微博、抖音號、快手號等自媒體、新媒體開展基礎宣傳。擬與主流媒體、專業宣傳機構合作,對大賽進行全方位報道。邀請專業性媒體、賽區當地重要媒體、知名網絡媒體和自媒體參與本屆大賽宣傳工作。以賽事啟動為起點,開始綜合報道工作,賽事過程采取實時報道和深度報道相結合,賽后跟蹤宣傳大賽成效,擴大大賽知名度。
賽事服務
本屆大賽獲獎項目除獎金資助外,符合條件的大賽獲獎項目和優秀項目可享有專屬賽后扶持政策。
1. 直通車服務。常州武進政府面對面解讀武進英才工程、購房生活雙資助等系列惠企政策,為獲獎項目提供政策直通車服務。
2. 創業資助。獲獎項目高層次人才帶項目、帶團隊、帶技術到武進領辦創辦高科技企業,給予最高200萬元創業資金資助。
3. 落地支持。獲獎項目符合《新能源之都建設十條》,成功落地武進后,單個項目最高獎勵500萬元。